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精诚大医刘伟胜治疗肿瘤,要走好中西医结合
TUhjnbcbe - 2022/6/1 14:00:00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

年11月,医院举办“岭南名医论坛暨名医从医50年庆祝活动”,18名行医逾50载的名医齐聚一堂,彰显出有“南粤杏林第一家”医院雄厚的实力,18名大医中便有肿瘤治疗名家刘伟胜教授。

出生于年的刘伟胜只比医院小4岁,自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迄今已有55年,虽年逾八旬,但依然神采奕奕,行路生风,每周出诊3次,风雨无阻。作为闻名遐迩的恶性肿瘤治疗专家,刘伟胜的号总是放出即被“秒光”,一号难求,多有跨江过海而来的病人因为挂不上号求他加号,刘伟胜体恤其中难处,常加班加点工作。

事实上,拥有多重身份的刘伟胜工作远不止这些,作为主任导师、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人社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任命的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全国中医肿瘤学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及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的工作量并不比年轻医生少,但刘伟胜乐在其中,每一重身份都认真对待。

可以说,刘伟胜是看着新中国的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的喜悦与历程的艰辛交织其中。总结自己行医生涯,刘伟胜如是说:“我长期工作,所到的单位都是新的,从湖南中医院到广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再到医院肿瘤科,都是从无到有,困难很多,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有困难而不去做,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正是这种从不退缩的精神,让刘伟胜卓然成为医学大家,成为百姓心目中怀有仁心仁术的精诚大医。

01研究呼吸系统疾病

谈起与中医的结缘,刘伟胜笑言更多是出于生活所迫。与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刘伟胜少时家中经济条件不好,甚至不能负担他升学读书。“当时的情况是,没有助学金的话,我即使考上大学,家里也负担不起学费”,刘伟胜回忆。在此情形下,他听从老师的建议,选择读中医,因为那时候的中医学院都是费用全包,不会有什么衣食之忧。

刘伟胜考上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在那里开始了6年如饥似渴的学习生涯。4年学习中医理论,2年学习西医,刘伟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踏上行医之路做好了准备。

年,刘伟胜大学毕业,被分配至湖南中医院,正式开始了他的实战。有一次,刘伟胜在急诊值班,进来了一位腹痛的病人,根据症状,刘伟胜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机立断将病人送进手术室。

当时的观念普遍认为中医诊断手段落后,耗时长且难确诊,只适宜问题不大的普通疾病,医院上下颇感吃惊,而结果证明他的诊断是正确的,“其实,我们借鉴西医的诊断方法,对这些症状明显吻合的疾病,一般不会出错。”刘伟胜说。从那时起,中医生也必须具备西医知识这样的观念已经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湖南中医院当了5年的内儿科医生后,因为家庭原因,刘伟胜调回广州,到广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任职,与钟南山、侯恕、余真一起进行“新医科”的建设和研究工作,这便是当年名震一时的“新医科”四人组。

年,国家发布文件要求对“呼吸四科”(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感冒)进行攻关研究,四人组被安排接手这个光荣的国家任务。

四人组中只有刘伟胜是学中医出身,负责从中医角度切入进行药物研发,自己亲自上山采药回来熬制。医院的所有相关科室,了解各种不同的药物,“这对我后来开方有很大帮助。”刘伟胜说。

四人组每年还组织送医下乡,专门研究慢性支气管炎。那时候医疗卫生条件差,刘伟胜回忆起来也不免感慨:“我们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用了很多土办法。在病房里,拿一把竹签给病人,晚上8点后咳一次放一根,第二天早上由护士清点。”

除了国家任务,医院科室的常规工作,刘伟胜一周都难得回一趟家。他记得有一次下班回家,备好材料把锅放火上后,一倒在床上就立刻睡着了,结果锅里的鸡从烧熟到烧糊,再到烧干成黑炭发出浓重的气味,直到邻居紧张地来敲门才没有酿成大祸。

付出就会有回报,年,“新医科”四人合著的论文《慢性支气管炎分型诊断和治疗》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刘伟胜在此期间研发的几个中医方剂至今仍在生产使用。

▲刘伟胜为病人诊治

但在刘伟胜看来,在呼吸研究所工作的这18年里最大的收获并不只以上这些,而是医术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在中医和西医的互相切磋、互补的过程中,“我摸索出一条中西结合的道路,纤维支气管镜、TCU重病监测等西医技术就是在这个时期学习和积累的。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日后我在肿瘤科继续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和肿瘤监测有极大帮助。”

02创建肿瘤科

年,刘伟胜来到医院,再次开始了一段从无到有的创业历程。

医院的发展需要,刘伟胜没有去呼吸科继续他的老本行,而是被安排到了急诊科。他没有抱怨,继续迎难而上,发挥自身所长,带领科室医生将呼吸机、支气管镜、血气分析这些现代医疗技术运用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刘伟胜用支气管镜诊断出一名肺癌病人,是医院首例。“那是广州市一个电机厂的工人,医院没把病看好,到了我这儿才确诊为肺癌。受医疗水平的限制,不少肺癌病人被当成肺炎在治,生存率极低。我因为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做成了。”刘伟胜说。

或许正是因为刘伟胜有这样的积淀,当年医院准备筹建肿瘤科时,医院领导一下便想到了他。“院领导找到我说以后你别干急诊了,也不要去呼吸科了,你就去筹办肿瘤科。”刘伟胜回忆。

“刚建科的时候是真难,”刘伟胜笑道,“医院也困难,给我们的支持就更少了。我带领四个医生,十二个护士亲自搞卫生,搞得累了想给他们买盒饭,但当时连这点钱都没有。”

投身于一个新的治疗领域,刘伟胜深感学习的重要:“由于本身专业的关系及既往的积累,我对肺癌的诊断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但真正完全搞肿瘤专业后,必须重新学习有关肿瘤的知识。不管是中医的,还是西医的。”

有两位前辈及其相关专著给了刘伟胜很大的帮助:中医大家孙秉严在其著作中详细论述中医肿瘤的辨证论治,从临床病案到经验用药等都给了刘伟胜很大的启迪。

西医方面是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的相关论著,从基本的诊断操作技能,到疾病的诊断,肿瘤病理,相关药物的药理研究,肿瘤的分型研究等方面都有论述。“我从孙老及汤院士的书中学到很多东西,基本上就是白天上班,晚上看书,碰到病例,随时翻阅,真正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刘伟胜说。

▲活到老学到老的刘伟胜

刘伟胜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有一老人,因与儿子吵架喝醉酒出现呕吐误吸入肺,伴咳嗽发热胸痛。急诊接诊考虑肺脓肿可能,完善胸片检查后行胸腔穿刺抽液术,明确诊断为肺脓肿,治愈出院。半年后,患者再次因胸痛来诊,复查胸片提示原肺脓肿的地方出现肿块,诊断为肺癌。

“后来在汤院士的书中找到肺癌伴肺脓肿的病例,提示这是一种可能存在的现象。假如我早点学习到汤院士的这些经验,就可能早半年诊断出来,或许会给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深了对汤院士的崇敬之情,并进一步坚定了学习的信念。”刘伟胜感慨。

正是由于这种迎难而上不断钻研的精神,让刘伟胜成为一个广受病人信赖的肿瘤治疗大家。“有些病人会拎着礼物来看病,说是被我治愈的人送的,而之所以前来找我看病便是看到了我的治疗效果。就在前不久,一个老人家拿着两只鸡两箱荔枝放到我这里,说是从化一个我治好的肺癌病人拿来的。以为大限将至的他用了我的药方,几年之后痊愈了。我仔细想了想,确实是有这样一个病人。”刘伟胜笑道。

刘伟胜有很多堪称奇迹的病例。有一个在读幼儿园的时候便被诊断为脑肿瘤的小孩,医院敢为他做手术,因为手术风险太高——成功率只有2%。在吃了刘伟胜开的药方之后,病情稳定了下来,人瘤共存了20余年。“前一段时间他还来看望过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但是肿瘤还在,只是缩小了些。”

从年到现在,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医院肿瘤科已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科,为国家中医临床肿瘤研究基地科研协作单位。依托先进诊疗设备、齐全的专科、雄厚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中医药和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肿瘤患者前来就诊,年门诊量十几万人次。这个成绩,是与众多像刘伟胜一样的大医辛勤耕耘分不开的。

03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在刘伟胜5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有一个越来越明晰、坚实的观点:治疗肿瘤,中西医结合最适宜,发挥的疗效也最显著。

他倡导带瘤生存,在这一点上,中医有西医所不及的优势。“你要了解肿瘤的治疗,病情发展到了中晚期的时候,病人只能是带瘤生存,但是可以过得比较舒服,甚至可以跟正常人一样,也可以长寿。”刘伟胜说,“并且,中医治疗肿瘤费用相对较低,现在有得了肺癌的病人,西医可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花去十几二十万,效果也未必好,中医一般不会有这么高昂的费用,因为药不是那么贵,效果也并不差。”

刘伟胜肯定中医药的疗效,也强调癌症治疗必须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广义的中西医结合不单体现在中医、西医根据病人不同阶段的需要,以各自优势的手段,合并起来治疗肿瘤,同时亦体现在中医师本人要中西医学识兼备,因为他最强调的是:正确诊断。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中医师有西医对肿瘤分期的知识,才能做到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没有正确的诊断,你能说你治好了什么病吗?咳痰喘热四大症状是所有呼吸系统病都可以出现的,肺结核、肺炎、肺癌都会有这个症状,那你治好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治好了?”

中西医结合既是正确诊断的需要,也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如果只是讲纯中医,西医根本听不懂,所以要拿出他们看得懂的材料来,要想做到这一点便必须懂得西医。”刘伟胜说,“中西医有交流,就不会互相排斥,这样有好处。不然的话,中医讲西医不好,西医讲中医不好,始终都结合不起来了。”

秉承这样的观念,刘伟胜汲取众家之长,中西医理论相互融合,最终得出了为广大肺癌患者带来相当好疗效的消积饮一方。

听刘伟胜介绍组方过程,可以感受到他为战胜肺癌病魔而辛勤钻研的执着:“首先是根据临床经验指导选药。结合中医理论知识,中央型肺癌辨证属苇茎汤证,所以我就以苇茎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选药。

第二是吸取各家的经验。通过阅读中医药文献以及大量中医肿瘤专业医生的经验体会,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以及蜈蚣、蝎子也纳入消积饮的组方之中。

第三是从西医的免疫学理论进行中医的辨证组方。西医认为,肿瘤疾病的发生跟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容易得肿瘤,那么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免疫支持。我跟钟南山做过实验,提示淫羊藿有提高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所以把淫羊藿加入到消积饮中。

第四是从并发症论治加药味。肿瘤病人容易转移复发,如骨转移等。中医治疗骨转移,早期采用活血化瘀法,晚期采用补肾固本法。而大*在中医中不仅有排*的功效,同煎时更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大*也是消积饮的重要组成药物。”

消积饮已经在临床应用十几年,在治疗中晚期肺癌方面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为无数病患带去福音。“医院就专为这个药而来。”刘伟胜笑说。

▲和谐奋进的团队

如今的刘伟胜早已桃李满天下,在长年的带教过程中,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令学生受益良多,培养了众多的博士硕士。

医院重症监护科的主任医师韩云教授便是其中一位:“刘教授是接触众多专家中最容易相处的一位,师生之间更多是朋友的关系,跟他沟通没有压力,对我们很多生活上的细节也很关心。而且对病人非常之好,他在分院的专家门诊一个星期只有一次,很多病人慕名而来,他总是有求必应,应诊至下午一点两点,还加班加点。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有时还要住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而刘伟胜认为,选择自己的学术继承人,最重要的是要热心于中医事业。“如果一个人不想学中医,那无异于牵牛上树,上不去啊。”刘伟胜说,“中医是经验医学,要想将这些学术思想传承下去,就必须有那么一个人,长期跟在我身边。中医好多事情并没有一定的规律的,要自己去摸索。”

刘伟胜说,如今热爱中医的年轻人还是很多的,他便遇到不少,“不过有好多医院,但是我想不管他们在哪,都能为中医的发展做出贡献,将来还是很有前途的。”

“想做一名好医生”,是刘伟胜学医时候的梦想,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梦想依旧没有改变。

记者

廖维佳

编辑|杨重苏海宁责编|周颖怡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

让更多人了解仁心仁术的精诚大医

点亮小花花,一起为健康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诚大医刘伟胜治疗肿瘤,要走好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