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在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对人体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达到调理冬病的效果。
对于一些年纪大,虚寒体质还带有顽疾的朋友,一定要抓住每年三伏时机,连续敷贴3年,拔除寒气,强身健体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于“三伏贴”Q:什么时候贴最好?三伏贴是每10天贴一次,最好是连续贴三年。三伏贴一般是在每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最晚不要超过下午5时。Q:每次贴多长时间?一般来说,成人不超过4个小时,12-18岁约2-3小时,8-12岁约1-2小时,3-8岁约0.5-1小时。
Q:贴完会痒是怎么回事?贴敷后局部的轻度瘙痒、灼热感,是药物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发红肿胀,可以继续应用。
如果局部起泡、破溃,应立即揭下药膏,用碘伏局部消*,无菌包扎,每日换药1-2次,直到愈合。
三伏贴适应症冬病夏治的适宜病种是中医辨证属阳虚(脾肾阳虚)、气虚(肺脾肾气虚)、虚寒者。具体疾病为: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慢性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弱证者。
5.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喉源性咳嗽、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神经性耳鸣等。
6.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7.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银屑病、白癜风、寒冷性多形红斑等。
8.妇产科疾病:痛经、盆腔炎、月经不调、宫寒不孕、产后身痛;产后脾胃虚寒、手脚冰凉、腹痛、关节痛等。
9.男科疾病:男性不育、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
10.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恢复期、眩晕、头痛、颈椎病、睡眠障碍等。
1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伴呼吸系统疾病等。
12.老年慢性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如眩晕,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失眠,怕冷,易感冒,双下肢水肿等。
13.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三伏贴禁忌症1.孕妇禁用;2.疾病急性期禁用(如发热、咳*痰流*涕、关节红肿热痛、出疹性疾病出疹期、头痛);3.贴敷穴位局部或周边皮肤有溃疡、破损、流脓等情况禁用;严重皮肤病患者禁用,皮肤极度敏感者禁用;4.干燥综合征患者禁用;5.患有恶性肿瘤、重症心脏病等严重疾病者禁用;6.阴虚及湿热体质人群慎用;7.胶布过敏者慎用;8.瘢痕体质者慎用;9.3岁以下儿童慎用。三伏贴注意事项1.贴药当日禁食辛辣、海鲜、蘑菇、牛肉、芋头等易致化脓食物;
2.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3.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避免搔抓破损。
4.水泡溃破者保护创面,防治感染;
5.贴药时背部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6.4岁以下小儿贴药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年龄越小则贴药时间相应缩短,但不能少于20分钟。
7.以贴药处皮肤潮红或自觉背部瘙痒、灼热、刺痛,随即移去膏药。
8.由于三伏贴的药物组成多是一些辛温药物,所以发热的患者是不适宜的,对严重过敏性体质、妊娠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重症疾病者都不适宜贴敷,这就需要遵医嘱了。
三伏贴治疗时间
第一次治疗6月21日
第二次治疗7月9日
第三次治疗7月21日
第四次治疗7月30日
第五次治疗8月10日
_
注意事项:每次治疗时间应间隔一周以上为宜,连续治疗五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