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可以是对的,利用夏季阳气调节阴阳虚实扶正祛邪。
冬病夏治也可以是错的。大家都知道,不可以用大热对抗寒病。暴风雨就是大热大寒相聚。人体内挂起暴风雨的话,对身体有损无益。还不如用温阳去对抗寒病,慢慢调节。冬病春治更合理。
甚至,可以用微寒去调节大寒(就好像用5度去调节零下5度,然后再用15度去调节0度,平缓过度),然后再用温阳去调节微寒,这样更加温和平缓,这叫冬病秋治。
冬病冬治更有道理。冬病在夏天是潜伏的,就像虫子躲在土里,很难抓出来。但冬病到了冬天就出来活动,冬天才是消灭冬病的好时机。
夏季酷热难耐,但却是冬病夏治、养阳驱寒的好时机!冬病夏治正当时。夏天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也是中医认为的“天阳”的最好时机。而寒邪非常容易损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夏季调理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内外兼修,平衡养生效果。
“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
“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表现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
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
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1、夏季膏方适合人群外科术后、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亚健康、慢性疲劳等的调理等,也适合去年冬天服用冬令膏方的患者,达到“进补接力”的作用。
2、肺病科适合人群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间质性肺病等慢性咳喘病,也适用于体虚易感,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
3、儿科适合人群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小儿慢性咳嗽等。
4、风湿病科适合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产后风湿病、骨质疏松、风湿性多肌痛、痛风等风湿性疾病及免疫失调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