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湖南在新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TUhjnbcbe - 2025/3/22 22:23:00

记者9日从湖南第三批援疆医疗队(下称“湖南医疗队”)获悉,与新疆各族人民并肩作战55天后,68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将乘专机返湘。

湖南医疗队支援的乌鲁医院——新疆医院4-7病房,累计收治患者人,达到高治愈、零投诉、零不良事件、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相关工作得到国家工作组、当地政府、医院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看着收治患者陆续治愈出院,我们可以安心离开了!”湖南医疗队领队、医院刘龙飞副院长说。

逆行施援敢“霸蛮”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受湖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指派,湖南医疗队于今年10月16日抵达乌鲁木齐支援新疆疫情防控工作。

湖南高度重视此次支援,从全省10医院抽调68位专家组建医疗队,包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张丽娜教授、院感专家李春辉教授、医院护理部主任岳丽青教授等专家。

时间紧,任务重,刘龙飞提前进入角色。在长沙至乌鲁木齐的航班上,刘龙飞就做了动员和整体部署,明确提出“4个零”战略目标,即感染患者零漏诊,确诊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传播零发生。

“有时候就是要‘霸蛮’点!”刘龙飞介绍,医疗队抵达乌鲁木齐后,即刻投入紧张的医疗救治任务中。按照“谋定快动”要求,克服了人员不足、设备药品短缺、病房条件有限等现实困难,1天内就高标准完成了病区改造、人员组建工作。接到自治区联防联控指挥部指令后,4小时即进驻病房收治患者。

早期识别具有危重倾向的患者,避免病人病情发展到不可逆阶段再接受重症救治,是湖南队带来的救治新模式。医疗队针对老年新冠患者特点制定筛查方案,建立汇集重症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家于一体的快速反应团队,每天由病区主任、副主任、呼吸治疗师到普通病房巡诊,筛查全院患者,早干预早治疗。这种关口前移的举措,显著减少了新冠患者重症转化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听我说,谢谢你!”

“感谢湖南医疗队给我带来的第二条生命!”82岁的简老爷子在从新疆医院4-7监护病房出院时,紧紧拉着医护的手再三说道。

今年10月底,简老爷子意外感染新冠,转入湖南医疗队所在的监护病房。随着病情加重,老人先后出现呼吸困难,既往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血氧饱和度一度在高流量高参数呼吸支持下仍难以维持,本人一度产生过放弃生命的想法。

每一条生命都不能轻言放弃。医疗队医疗救治组专家为老人制定科学严谨的治疗方案,帮助老人家将治疗贯彻到位,并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当班医护人员经常在繁重工作之余,陪同老人家聊天、喂食喂水,帮他尽可能保持清醒俯卧位。

病魔在这位顽强的老人面前动摇了,退却了。呼吸支持参数越来越低,氧饱和度越来越好,老人家最终转出监护病房,并在随后的回访中得知,其已完全康复、回家休养。老人医院担任护理人员,得知老人康复出院时,特意打来电话,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湖南医疗队救治过许多简老爷子这样的老年患者,收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据不完全统计,50多天,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例,绝大多数患者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平均年龄70.7岁,最高年龄96岁,60岁以上占比74.8%。

“带不走的医疗队”

湖南医疗队除了留下宝贵的抗疫经验,还借此机会帮助提高当地医护人员诊疗水平。用领队刘龙飞的话说,就是“要给他们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疗队院感防控组按照“院感先行”的要求,编写了《湖南援疆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管理规定》及《湖南援疆医疗队员个人防护九不准》,联合医院层面的联合院感部,医院、医疗队、部门感控小组三级院感防控体系,医院感染监测,湖南队全体队员始终保持零感染。相关经验和做法由国家工作组面向全疆疫情防控管理与医务人员进行推广。

医疗队护理组在医院开展湘雅精益护理模式,“快、准、稳、优”成为护理管理小组落实工作的标准。授人以渔,依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医院)重症学科优势,医院举办了重症超声核心技能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为新疆培养了后备重症医学人才储备。

援疆期间,湖南医疗队累计开展培训76场,其中面向全疆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及院感防控培训4场,累计受众达人次。在当地媒体开辟科普宣教专栏,播放科普视频7期。制作推广《新冠肺炎治疗期注意事项》《新冠肺炎康复期注意事项》《俯卧位通气健康教育单》等宣教材料,观看人数15万余人次,同时向全疆医疗队进行推广,获国家工作组高度认可。(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方大丰王鑫通讯员严丽)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在新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