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通讯员张敏娴记者江跃中)有一对“老姐妹”医院、菜场附近,自称是患者家属、药房工作人员,联手向他人吹嘘“药效”,高价兜售所谓“良药”。近日,游某、祁某因诈骗罪,均被普陀区法院判处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元。
图片来源:东方IC
77医院看病,看到有医院外的围墙旁边,鬼鬼祟祟讨论买药的事情。她好奇地凑上去一听究竟。其中一个上海口音的妇女向余阿姨介绍说,这是一种叫“玉蝴蝶”的药,可以治疗咳嗽,药效很好。另一个外地口音的妇女医院供药的,以每克3元的价格便宜卖。随后,那个上海人掏出元,当场买了克。余阿姨自己就是退休的医务人员,也听说过“玉蝴蝶”这种药,就是从来没见过。她联想到自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被她们说得心动,也花了元买了一包。
直到民警找到余阿姨,她才反应过来,这个药不是什么补品,根本不可能卖那么贵。余阿姨事后说:“因为当时听她们两人议论药效如何如何好,我就像被洗脑一样,被她们忽悠了。”
家住普陀区的今年82岁马老伯,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医院门口看到两个妇女拿着一包药讨价还价,声称对脑梗有好处,马老伯想到自己的妻子现因脑梗住院,就花了元钱买下。事后马老伯对这是什么药,如何服用,多少钱一克都一无所知。
经查,被告人游某64岁,福建籍,大字不识,来上海数十年,无稳定工作。不久前,她在菜场遇到同龄的上海人祁某,祁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刑,两人一拍即合,做起了卖假药的生意,专门对老年人行骗。
先由游某低价购进片状“草药”,随后两人结伙到本市普陀、黄浦、长宁、静安、医院附近,配合出演“药品买卖”的戏码,随意编造药效,向中老年人高价出售“良药”。今年3月11日至16日期间,游、祁两人以上述伎俩向10名老年人行骗,吹嘘的治疗效果五花八门:从治头痛失眠,到腿脚关节,从润肺止咳到治疗前列腺炎,不一而足。两人累计骗取人民币元。
法院认为,游、祁二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多次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