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生病后最期待的就是孩子能立马好起来,从吃药再到输液打针,恨不得今天生病,明天就能生龙活虎。
你是不是也是输液大军中的一员呢?输液看起来见效快好的彻底,但这被业界称为“小手术”带来的危害有时其实是长远,甚至是致命的。
生病输液好得快,真的吗?
细心观察大家就会发现,孩子生病一般发病快,有时候症状比成年人要重,医院、诊所医生不敢掉以轻心,就想输液让孩子疾病早点得到控制。
但是也有些家长看到输液治疗效果比口服药来得快,逼着医生给患儿输液,医院不输液就是不负责任,所以输液给药方法几乎成为医生认可的首选给药方法。
目前,市场上输液产品主要为:葡萄糖、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和甲硝唑4种产品。儿科、急诊科等已成过度输液重灾区。
既然输液被大众熟知、甚至广为接受,那效果一定非常不错吧?如果这么想,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输液背后的危害,你都知道吗?
输液刚开始可能效果显著,几瓶药水流进血管,似乎没多久就“药到病除”。然后从来也不会有医生主动告诉你,输液背后常有这些危害:
1、不良反应:孩子的脾、肺、肾三脏常有不足,也就是说体内的抗过敏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
而我们这个时候常给孩子进行输液,很有可能导致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严重时的还会出现红肿,过敏等问题。
2、损害肝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输液使用的药物,常是寒凉、攻伐很猛的药物,药物的吸收是需要进过肝脏的,孩子脏腑娇嫩,很容易被药物所伤。
3、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4、水肿:小孩子本身就有好动的性格,而我们在给小孩子输液的时候,如果我们稍不留神,小孩子把针头移位了,皮下水肿,引发疼痛和倒血。
5.安全存在隐患:输液治疗就相当于一次小型手术,对环境要求非常高。要求输液室、配药室要像手术室那样干净,尽可能做到无菌状态。
但由于国家人口多,基础医疗配置不够,大部分输液的环境都是十几甚至几十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
6.体质受损:本身正气不足,加上寒凉的药物共同作用下,无疑是加重孩子虚寒,日后抵抗力更差。
如何在输液后恢复健康?
每次输液后都会损伤到孩子的脾胃,所以需要固护脾胃,具体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来做护理。
若宝宝输液后,只是不想吃饭,这种情况,需要注意在平时不碰误区,给宝宝吃一些易消化的,应季的食材,比如山药、萝卜等都可以适当的吃一些。
若输液后,伴随拉肚子的症状比较明显,我们可以为孩子使用揉腹法,用手掌为孩子逆时针揉腹,缓解症状。
同时还要防止孩子脱水,及时给宝宝补充汤水,可以使用小米油。
1、用清水将小米轻淘一遍
2、锅中倒水并烧开:
我们要用凉水煮大米,但一定要用开水煮。
水质不好的地区,可以用农夫山泉熬粥。
3、水烧开后下米:
米与水比例:1:13或1:14左右,具体根据当地水质多试几次。
开大火熬煮10分钟左右,再用小火慢熬20分钟左右,熬到喜欢的粘稠度即可关火(中途不要加水)
小米油对脾胃虚弱、腹泻的情况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也比平常的大米油营养来的更加丰富。
若输液后,伴随便秘的症状比较明显,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不要吃的太辛辣太油腻,与此同时,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时候,可以自制蜂蜜条给宝宝通便。
若输液后,不想吃饭,浑身乏力,说明脾胃非常虚弱,已经导致了气血不足,更是不能忽视给宝宝做推拿、贴足贴提升阳气,保证气血运行正常。
同时,可以给宝宝适当的补充一些有助于补气血的食材,比如芝麻、菠菜、花生、红枣等都是可以的。
这些情况下其实并不需要输液
只有病情的确较重,或是药物吸收效果差,或是昏迷的情况下是必须输液的,其他情况下,不要主动要求输液。
其实,有6种常见的疾病是不需要输液的: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轻度到中度慢性阻碍性肺疾病哮喘急性发作比如慢性咳嗽的患者,输液老不见好,这是因为咳嗽不是细菌感染引起,而可能是胃食管反流或其他情况引起,此时采取其他方法治疗反而见效快。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少吃药就少吃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用药原则,然而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当回事!
当一个医生只有3~4分钟的时间给一个孩子诊病,最保险的方法变成了随大流的注射,但其实,作为家长把握着孩子的健康和未来,我们更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选择有多重要。
静脉注射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衡量其中的利弊,并不是每一次都需要靠吃药打针来解决问题,知道你爱孩子,可也正因为爱孩子,这一切,都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