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名一岁宝宝患上塑型性支气管炎,肺里形成“老山参”状痰栓,多处支气管分叉处都被堵得严严实实,咳嗽不止,甚至出现了缺氧和呼吸困难,经过治疗,日前出院。
10月25日,因发烧咳嗽,家住青岛郊区的1岁4个月的宝宝小新(化名)日前医院呼吸科就诊。入院前,小新发烧咳嗽已9天,医院,检查发现是肺炎伴有肺不张,药物治疗效果不见好,症状越来越厉害,出现了缺氧和呼吸困难。呼吸科主任王文棣判断,小新可能患有“塑型性支气管炎”,被收治入院。
结合多项检查结果,医院确诊小新患有“塑型性支气管炎”,需要立刻治疗。检查发现,其多处支气管分叉处都被痰栓堵得严严实实。最终,团队为其取出了“老山参”样的痰栓。
据了解,人的气管支气管走行类似一棵倒立的树,称之为“支气管树”,普通肺炎可以因为炎症细胞浸润形成痰液,一般人当有痰液产生时,可以通过咳嗽反射将痰液咳出体外。但重症肺炎病原体破坏了气道的纤毛黏液清除防御系统,导致病菌持续生存和繁殖,再加上呼吸道黏膜太干燥,痰液更易黏附在支气管内壁无法排出,形成痰栓阻塞气道,甚至形成沿支气管树走行的“塑型性痰栓”,形成了类似“老山参”样的胶冻状内生性异物,它会一直存在肺里就会导致孩子高烧不退,咳嗽不缓解,病情加重。
王文棣介绍,这种“老山参”样的塑型性痰栓广泛充填在支气管内,阻塞了支气管,会引起塑型性支气管炎,孩子就会反复咳嗽、喘息,甚至出现持续呼吸困难,病情进展快,而且容易误诊为哮喘持续状态、支气管异物等疾病,延误治疗可导致缺氧、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是儿科急危重症之一。该病发病急,普通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效果不好,治疗难度大,严重的导致肺坏死就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规律治疗及护理,小新很快病情稳定,日前痊愈出院。
医生提醒,不要因为有肺炎就让孩子卧床休息,一定注意多变换体位及拍背排痰,防止痰液在支气管里面凝固形成“老山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台雪超通讯员毕乙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