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4日下午,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正好在北京召开,著名内地作家张守仁、冯亦代、史铁生、赵本夫等人前往北京西郊宾馆报到。就在会议召开前夕,忽然从湖北武汉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中国著名诗人、作家徐迟老先生,已经于12月12医院跳楼自尽!
徐迟
诸位作协代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感到困惑难解,大家对这件事情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徐迟老先生是因为晚年孤独寂寞,也有人认为,是徐老先生的第二次婚姻非常失败,子女对他也很疏离,虽然最后还是分手了,但心中的缺憾却还是难以弥补的;有人说是他玩电脑走火入魔,受到了网上颓废情绪的影响;还有人说他不能忍受血压不稳、肠胃不适等严重基础疾病的困扰,所以才出此下策……那么徐迟之死,到底有何隐情?
从中国现代文学馆之中的一页被徐迟划掉的日记说起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徐迟文库”之中,珍藏着徐迟老先生生前写过的数十本日记。而在他年的日记本之中,有一页被徐迟用“叉”号划去的日记,这一页日记的全文大致如下:
徐迟生前被划去的一页日记
我不希望这是我生命的最后篇页,如果咳嗽,最终还是最后的篇页,那也好嘛!我快死去了,死于高血压,血流过血管产生血压,便会产生流动的力量。力太强可以冲破堤防,力太小就流不动。昨天天未明服了一粒“拜心痛”药丸,十二小时后又服了一丸,夜间又服了一丸,三丸下去才把力压到正常位置上。
要做的事很多,自己完全不能做,只能成为人家的累赘,(为这两个字想了好半天),只是家人还是愉快地承担这个累赘的。
过不了今冬了,自己穿衣都困难,一个人的愉快生活,失去了愉快。电脑关上,我的生命就无存在的理由,未写完的东西从此完了。医院无暖气,人都是冻死的,我得和朋友们告别了。
在这篇被划去的日记之中,徐迟首先说明了为了抗衡高血压还采取的服药措施。随后,徐迟感叹自己虽然已经年老多病,却仍然还有着很多“未竟之事”,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不想成为孩子们的累赘。最后,徐迟又感慨自己毫无意义的生活,对于“什么都做不到”的生命感到失望透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徐迟在瓦尔登湖
读完徐迟的这一页日记之后,想必大家都能够感受到这位当时已经82岁的老人心中的那份感情:眼看自己的生命渐渐流逝而走向终点,是多么哀伤的一件事情啊!在这样天寒地冻、内心痛苦、身体糟糕、生活无趣的情况下,他要怎样寻求人生存在的意义?再加上第二次婚姻的失败、他最挚爱的小女儿多年不和他交心等缘故,徐迟觉得与其这样慢慢等待死亡降临,还不如由自己干脆的结束,就这样,徐迟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徐迟自杀前,一切都显得很平静
然而在徐迟自杀之前,他却并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过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且表情也很平静。年冬,徐迟作为上一届中国作协的理事,本来应该在12月16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对此徐迟早已经做好出席的准备,甚至还打算提前一点出发前往北京。
徐迟(左)与巴金在法国
然而就在出发之前,徐迟忽然感到身体不适,并且在11月25医院的高干病房之中。经过专家会诊之后,医生发现徐迟的血压不稳,并且支气管炎还在发作,因此建议他住院治疗,徐迟点头表示同意。尽管在住院期间徐迟表现得有些烦躁,但总体来说,他的生活还算是很安静的,他读过的报纸都整整齐齐地堆在附近的沙发上,并且还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12月12日当天,湖北作协党委书记还曾经带着礼物看望过徐迟,并且把中国作协的开会通知交给他,大家都希望徐迟能够参加北京的这次会议。可徐迟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只能婉言谢绝,临走之前还特别嘱咐湖北作协的同志们到北京给朋友们带个好……
12日晚上病房关灯休息之后,据与徐迟同病房的病友回忆,虽然大家都躺下了,可却还没有真正入睡。大约晚上9点钟的时候,徐迟外出了一下,抱怨房间里面太热,于是就把窗户给打开,然后又回到了病床上。后来,这位室友迷迷糊糊之中听到徐迟轻轻打开了通往阳台的大门,紧接着一阵沉寂之后过了一会儿,他似乎听到一阵沉闷的响声……不过,这位病友并没有想到徐迟这样一位大作家会从窗户之中跳出去,还以为徐迟是因为睡不着觉去窗口透气呢。
徐迟著作《江南小镇》
徐迟跳楼之后不久,医院的护士按照规定,每隔一个时间段就会来检查一次病房。这位当班的护士来到徐迟病房之中,发现病床上没人,她首先想到的地方就是,徐迟是不是去厕所了呢?可在厕所也没找到他的身影,然后她就找到阳台,就发现窗框的一部分已经被拉脱了轨。她朝下一看,在冬日的月光之下,护士的手电筒照在了一团白色的物体上,这时护士才急忙给当班的同志打了一个电话,这才发现了坠楼的徐迟!
要知道,像徐迟这样一位80多岁身患重病的老人从高高的6层楼上一跃而下,而且还是在寒冷的冬夜,就算华佗在世恐怕也无能为力。当医生和护士发现徐迟的时候,徐迟甚至已经连呼吸和脉搏都没有了。最后,医院给出的结论是:生前坠楼。
徐迟晚年对人生死亡的反思与倾诉
晚年的徐迟,正好经历着他第二段“黄昏恋”的痛苦时光之中:年,徐迟与比他小20岁的四川某高校副教授陈彬彬再婚,可很快两人之间就出现了感情裂痕,每次争吵的时候,陈彬彬口舌锋利,不愿服输,对此徐迟往往只能用沉默来回答对方。长此以往,家庭之中的气氛十分凝重,搞得徐迟心力憔悴。
晚年的徐迟正在使用电脑
而另一方面,由于陈彬彬的出现,他最为宠爱的小女儿也收受到了她的挑拨,导致两人关系长期处于冰点状态,那一时期的徐迟生活非常不顺利,心情十分糟糕,他曾经在年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夏天刚开始,空调用了十年,今年坏掉了。冬天的冬衣不见了,破皮袄三块钱卖出去了,什么都错了。被光耀哄骗着,死亡就在眼前了,这样过下去,已经过不下去……”
可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切都向钱看”的步伐渐渐侵蚀了中国文学的严肃立场,导致严肃文学越来越没有市场;老一辈的作家出书越来越困难,稿酬也越来越低,而那些庸俗文学甚至快餐文学却在中国的文学市场上大行其道。作为一个将文学视为生命的老一辈作家,他所期望的文学是一种对人民、对国家有益的纯文学,它不应该带有任何杂质,这位完美主义文学家不能接受这种变化。
而等他从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文学高峰回首现实的时候,自己所一直信仰的文学给自己带来的却是一种从物质上而言的空虚和窘迫。晚年的徐迟,逐渐开始喜欢研究宇宙、人类进化等抽象话题,甚至开始对死亡产生一种幻灭的理解。到最后,可能正是因为他对于生命和思维有着与大众不同的理解,他最终选择“飞出窗外”,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