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副作用
1、三伏贴可能引起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的患者敷三伏贴时,常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然后出现全身的斑疹或风团,如果过敏现象发生较严重,则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第一次贴敷后,有时也可能第一次贴敷没有出现,反而在数次贴敷后出现,发生时间一般是在贴敷后数分钟到数小时。
2、三伏贴会造成敷贴处起水泡
三伏贴一定不要长时间敷贴,如果长时间贴敷就可能导致皮肤上起泡。虽然传统中医认为,贴敷起泡是一种发泡疗法。但由于现在天气炎热,起泡后,如果护理不当,皮肤破损可能合并感染。所以制作时都会采用刺激性较小的药膏,以减少起泡的情况发生。
3、三伏贴可能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一般不会在第一次贴敷药物时发生,多是发生于再次贴敷药物后。表现为贴敷完毕后6~12小时后,在患者贴敷药物的部位出现红斑,并且逐渐增厚,使之比周围的皮肤要高,并且和周围皮肤的边界非常清楚,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慢慢形成大疱,然后逐渐糜烂渗出,此时患者可感觉到伤口周围的皮肤奇痒。
4、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合
冬病夏治“三伏贴”因其疗效可靠,经济方便,毒副作用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医认为,春夏养阳,趁着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和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能够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寒湿邪,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伏贴对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等疾病在夏天治疗效果比较好,尤其是呼吸道疾病、气管炎、哮喘病、膝关节疼痛、冻疮等冬季高发的寒病效果显着。
不过,“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门诊观察发现,对冬天手脚冰冷、喜阳光爱喝热水的虚寒体质有效,燥热体质的人做敷贴简直是火上浇油。
另外,身上皮肤有破溃、皮肤容易过敏的人,最好不要敷贴。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人、患有传染性疾病、孕妇和正处在病情发作急性期和加重期时,应慎用或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三伏贴的原理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伏贴的贴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事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更佳。
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三伏贴的使用方法
“三伏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在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
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今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分别是7月19日、7月29日、8月8日。一般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即贴4片。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6小时。
该治疗方法适合三类人群:一是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二是患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人群;三是患有慢性咳嗽、反复感冒的人群。而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此外,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进行这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