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文说清12种常见止咳糖浆的功效和区别 [复制链接]

1#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说各种各样的止咳糖浆,这些糖浆剂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1

急支糖浆

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运动员慎用。

2

感冒止咳糖浆

柴胡、山银花、葛根、青蒿、连翘、黄芩、桔梗、苦杏仁、薄荷脑

清热解表,止咳化痰。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咳嗽,周身不适。

1、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2、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3

川贝枇杷糖浆

川贝母流浸膏、桔梗、枇杷叶、薄荷脑

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

川贝止咳糖浆

川贝母、枇杷叶、车前于、甘草、麻黄、百部、桔梗、杏仁等。

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本品适用于风寒咳嗽,其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伴有鼻流清涕,口渴,头痛,恶风。

5

杏苏止咳糖浆

苦杏仁、桔梗、紫苏叶、甘草、前胡、陈皮

宣肺散寒,止咳祛痰。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本品适用于风寒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

6

半夏止咳糖浆

半夏(姜制)、麻黄、苦杏仁、紫菀、款冬花、瓜蒌皮、陈皮、炙甘草。

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

该药品适用于风寒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恶寒发热。

7

咳速停糖浆

吉祥草、黄精、百尾参、桔梗、虎耳草、枇杷叶、麻黄、桑白皮、罂粟壳。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益胃生津。用于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咽干,咯痰,气喘。

1、本品如有沉淀,摇匀后服用。

2、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本品含有罂粟壳,不宜长期服用。

4、运动员慎用。

8

枇杷止咳糖浆

枇杷叶、婴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

养阴敛肺,祛痰止咳。主治咳嗽,痰多不爽等症。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9

罗汉果止咳糖浆

罗汉果、枇杷叶、桑白皮、白前、百部、桔梗、薄荷油。

祛痰止咳。用于感冒咳嗽。

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寒热症状不明显者。

10

羚贝止咳糖浆

紫菀(蜜)、茯苓、麻黄、知母、金银花、陈皮、半夏(姜)、前胡、远志(制)、平贝母、罂粟壳、山楂、羚羊角。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小儿肺热咳嗽及痰湿咳嗽。

本品含半夏(姜)、罂粟壳,运动员慎用。

11

小儿止咳糖浆

甘草流浸膏、桔梗流浸膏、氯化铵、橙皮酊

祛痰,镇咳,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

1.本品含氯化铵。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者均应慎用。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岁以下用量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4.本品不宜久服。

12

非那根止咳糖浆

本品每毫升含盐酸异丙嗪1毫克、愈创木酚磺酸钾25毫克、氯化铵10毫克。

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及过敏性咳嗽,有镇咳、祛痰和抗过敏作用,一般用于干咳无痰的咳嗽。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止咳药,有祛痰和抗过敏作用,可用于伤风感冒及过敏性支气管炎,尤其适合夜间频咳影响睡眠的患者。

1、婴儿、新生儿禁用。

2、高空作业者、驾驶员、机械操作者,工作时间内禁用。

主要不良反应为困倦,思睡、口干、偶有胃肠道刺激症状,高剂量时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老年人用药多发生头晕、痴呆、精神错乱和低血压;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兴奋、失眠、心悸、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和排尿困难。过量时可发生动作笨拙、反应迟钝、震颤。

l本品可增强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的作用。

l与镇静、催眠药、搞过敏药并用可增加本品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3、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水扬酸制剂和去甲万古霉素等耳毒性药同用时,耳毒性症状可被掩盖而不易发现。

使用止咳糖浆的一般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及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医院就诊。

6.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止咳糖浆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9.请将止咳糖浆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来源:联合用药

本文来源:点点医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