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咳咳咳吐吐吐,化痰排痰方法给你汇总好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科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506.html

新冠阳了之后,本以为彻底好了,后来才发现是我们太单纯了,病*太狡猾了,搞的大家“咳咳咳,吐吐吐”,而重症患者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化痰排痰”。

索性,我们就一起来“谈痰”吧。

首先,我们要对“痰”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正常情况下,气管和支气管会分泌少量粘液覆盖在气管壁上,起到保护、润滑、黏附有害物质的作用。而当气管和支气管受刺激、感染、发炎时,分泌的粘液就会增多,与灰尘、微生物、坏死组织等裹挟在一起,便形成了痰。

这些痰液在支气管表面纤毛的摆动下,从小支气管运送到大支气管,再逐渐移动到口腔,这时通过咳嗽将痰咳出,就能防止细菌和有害物质停留在体内,所以咳痰本质上是人体防御机制的一种。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将痰液正常排出,有的人还会出现痰液排不净的情况,可能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痰液相对粘稠,直接紧紧粘附在气管壁上,加重纤毛负担,导致难以排出;

2.支气管表面的纤毛被破坏,纤毛排痰功能减弱或丧失,痰液无法排出到达气管和口腔。

痰一般情况是位于咽喉部位的上呼吸道,但受到以上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呼吸道也会充斥着痰液,特别是对于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病情反复。

其次,化痰、排痰都有哪些方法?

总起来说,目前化痰、排痰一共物理排痰、药物化痰、穴位排痰、有效咳嗽四大类。

一、物理排痰

除了药物祛痰,我们还可以尝试物理排痰法。常见的物理方法有拍背排痰法、压腹和呼吸锻炼和深呼吸并有效咳嗽。

1.体位引流

如果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或者一直卧床,痰液就容易在同一个位置粘附,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痰痂、痰栓。适当的活动可以让痰液不容易附着,也可以防止痰液向肺的深处淤积。

体位引流排痰是利用重力,将分泌物向中央气道的引流,可配合使用一些胸部手法治疗。如胸部扣拍、摇动、振动以及压迫,主要目的是促进脓痰的排出,使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的开口向下,促使痰液借重力作用,顺体位引流气管咳出,有助于痰液的引流。

此方法操作简单——对于身体条件允许的人,可以趴在床上,抬高屁股、头低下,深吸气用力咳嗽,如身边有人辅助,可用空心掌从下往上拍打后背进行辅助排痰。

这个姿势可以将感染后有痰的部位放在比较高的位置,利用重力加上拍背振动促进痰液自然排出。

如果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一定要保护好,避免造成肌肉骨骼的拉伤。

3.拍背排痰

拍背排痰分为手动叩背排痰、机器叩背排痰。

(1)手动叩背排痰

五指并拢,以腕关节用力叩击病人背部,使附着于肺泡和支气管的痰液松动、脱落而咳出。自上而下反复多次,再让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而将痰液咳出。

叩击排痰是通过叩击患者胸背部,间接振动附着在气管壁与肺泡周围的痰液,以此促使痰液松动,诱发痰液排出。

背部叩击是临床传统叩击排痰法,但对远端小支气管、肺泡的分泌物排出效果较差;胸部叩击可引起胸廓的振动,改变胸腔内压,驱动痰液从气管远端移向近端,同时还能改善纤毛活动,增进痰液输送率。

其注意事项还包括:

a时机:餐前30分钟和餐后2小时;

b体位:侧卧或坐位,拍击部位垫薄毛巾;

c方法:指腹并拢,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

d频率: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次

e原则:从下至上,丛外向内,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如脊柱、肩胛骨、胸骨)和拉链、钮扣。

但是,对疾病所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如咯血、脑出血、近期肋骨骨折、肺栓塞、颅内手术后7天等,禁忌扣击和震颤。

(2)机械排痰:含吸痰器吸痰、气管镜下吸痰等方式。

二、药物排痰

1.西药

西药共有三类,如下:

(1)黏液溶解剂:通过分解痰液的黏性成分使得黏痰液化,黏滞性降低而容易咳出,如乙酰半胱氨酸、α-糜蛋白酶等;

(2)黏痰调节剂: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的黏液产生细胞,使分泌物黏滞性降低,痰液变稀而易于咳出,如盐酸溴己新、羧甲司坦等;

(3)恶心性和刺激性祛痰药:通过刺激胃黏膜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引起轻度恶心,再通过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引起支气管黏膜腺体分泌增加,从而稀释痰液,如安油、氯化铵、碘化钾、愈创木酚醚等。

在不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多为白色的黏痰且量不多,可以试试祛痰药。常见的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沐舒坦、羧甲司坦等。作用原理是通过降低痰液的粘稠度或增加浆液分泌,加强纤道的摆动及清除能力,同时抑制肺部炎症,并降低病原微生物致病性。

有痰的时候可长期使用,没痰停药。但频繁咳嗽有*痰并且痰量多就要注意是否合并感染其他疾病,医院检查。

2.中药

从中医的角度,痰是津液代谢异常的产物,饮食不节、烟酒过量、外感寒湿皆能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生痰,有热痰、寒痰、燥痰、湿痰、气痰、风痰之分,可根据痰液性状和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

(1)热痰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常见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需清热化痰,可用臭灵丹草煮水喝,清热、解*又祛痰。或者直接服用中成药灵丹草颗粒,其主要成分就是臭灵丹草,具有清热疏风,解*利咽,止咳祛痰的功效,可用于风热邪*,咽喉肿痛及肺热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者有上述症状也适用。

(2)寒痰

痰液色白、清稀,可伴有怕寒怕冷等表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需散寒化痰,中药可选择半夏、干姜,也可以饮小青龙汤。

(3)燥痰

痰液少、黏,难以咳出或干咳,痰液中带血丝,常见于肺结核,需润燥化痰,适合杏仁、贝母、麦冬、沙参等中药,方汤如清燥救肺汤。

(4)湿痰

痰液白、稀、黏,不易咳出,可伴胸闷、食欲不振,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需燥湿化痰,可选择陈皮、半夏、天南星等中药,可饮二陈汤。

(5)气痰

痰郁结于咽喉,有异物感,咳不出又咽不下,可采用理气化痰法,参考茯苓、制半夏、旋覆花,或饮半夏厚朴汤。

(6)风痰

痰液量多、泡沫状,并伴有肢体麻木,常见于脑卒中、癫痫,需息风化痰,可用天麻、制半夏、天南星等中药,方汤可选半夏天麻白术汤。

三、穴位排痰

1.天突穴

(1)定位:天突穴位于人体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2)方法:拇指垂直于穴位按揉,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要持续5~8秒钟,按压10~20次。

2.水突穴

(1)定位:水突穴位于喉结旁,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位置下一横指处。

(2)方法:以大拇指按住水突穴,然后拨按穴位周围的痰结,每次拨按1~3分钟。

3.云门穴

(1)定位:云门穴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身体左右各一,位于锁骨下窝凹陷处。

(2)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同侧的云门穴,并做环转运动,每次按摩3分钟,每日2次。

4.丰隆穴

(1)定位:丰隆穴位于腿的外侧,膝眼和外踝连线中点,距胫骨前缘约两指宽处。

(2)方法:用大拇指点按丰隆穴1分钟,然后沿顺时针揉丰隆穴2分钟,最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2分钟即可。

(5)肺俞穴

(1)定位: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2)方法:被按摩者趴在床上,家属将两手拇指指腹放在两侧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穴位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肺俞穴,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热穴位,如此反复操作3~5分钟,每日1次。

四、有效咳嗽:咳痰三步曲????

咳痰“三步曲”,医学上称之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包括三个步骤:呼吸控制、胸廓扩张运动以及用力呼气技术。

1.第一步:呼吸控制,具体操作方法:

(1)坐位或者站位,放松上胸部和肩部,避免耸肩、弯腰、驼背。

(2)平静呼吸,吸气时头微微上抬用鼻吸气,呼气时用嘴慢慢吐气,避免用力鼓肚子。在刚开始练习时将一只手放在下胸部和上腹部之间用手感受呼吸时膈肌的上抬和回落。

2.第二步:胸廓扩张,具体操作方法:

(1)吸气,在吸气末稍屏气3秒左右,然后放松呼气。注意不要深吸气,这会使肺内残留气体增加,呼气更加困难。

(2)屏气有助于恢复塌陷堵塞的气道和肺泡,建议每次屏气时间控制3秒左右,时间太短达不到效果,太长易造成缺氧。

3.第三步:用力呼气技术,具体操作方法:

(1)缓慢平静呼吸,呼吸时张口,利用胸腹部将空气挤出。

(2)呼气时发出“呵呵”的声音,类似于呵气使眼镜起雾的动作一样。(3)用力呼气之后应回到第一步。

(4)如果感到呵气音变干,没有痰液排出或者感到疲累时,应该立即结束。

三部曲总结:平静的呼吸2-3次,再次吸气后屏气3秒左右,呼气时张口用力呵气,同时收缩腹部肌肉,之后恢复平静呼吸,一次主动呼吸循环结束,重复这个三步曲,直至痰液咳出。

本文参考网络梳理,以上方法和药物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