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不仅会对儿童的生长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对肺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家长们要加强对哮喘的认知和家庭防治,为孩子创造健康安全环境。”
近年来,我国哮喘的患病率迅速攀升,哮喘总人数也大幅增长。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成人哮喘患病率高达4.2%,总体患病人数约万,和十年前相比,北京、上海地区哮喘患病率分别增加了.9%、.2%。
哮喘患者众多,但规范治疗较少。目前,我国只有5%哮喘患者得到规范而有效的治疗,37%患者很少准时用药,而10%患者根本没有按医嘱用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哮喘危害大,需积极防治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哮喘会对儿童身高、体重、骨密度产生不利影响。和正常儿童相比,哮喘儿童身高、体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病情越严重,影响越明显。
除了生长指标外,哮喘对肺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一是使成人时的肺功能低于正常人水平,二是使肺功能的下降速度比常人更快。随着肺功能下降,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呼吸症状加重,也会因此合并像慢阻肺一些其他疾病。
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运动
我国一项30个城市30医院的调查发现:78.1%患者因哮喘而限制或停止运动和日常活动,38.5%患者限制或避免社交活动,24.7%哮喘儿童存在社交障碍。
急性发作时,危及生命
急性发作是指患者喘息、胸闷、咳嗽、气促等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需要进行额外治疗的情况,这一情况在我国哮喘患友中发生率很高。哮喘突然发作时可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如果未得到及时抢救将可能危及生命。
易引起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焦虑、抑郁是哮喘患者出现最多的负面情绪。焦虑和抑郁不但会使哮喘症状更频繁,还会影响遵从医嘱治疗的依从性,增加住院时间和重复住院率。恐惧也是哮喘患者经常伴发的一种负面情绪。研究发现,22.6%的哮喘患者会伴有恐惧症状,甚至9.7%患者恐惧发作频繁,已经达到恐惧症标准。
超七成患者不知自己得了哮喘
有研究表明,71.2%患者过去没有得到过医生诊断,意味着我国大约万人不知道自己得了哮喘。
哮喘具有“隐蔽性”
典型的哮喘往往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但非典型哮喘可仅表现为单纯的咳嗽或胸闷,容易被当成感冒治疗。
哮喘具有“反复性”
很多人以为症状消失就是哮喘好了,但遇到冷空气、花粉等刺激后又发作。
四类人群更容易得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本质是炎症,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可对气道造成长期破坏,造成气道上皮损伤、平滑肌肥大、气管壁变厚等气道结构改变,并引起多种呼吸症状发生。
哮喘的炎症和我们平时所说“发炎”不同。“发炎”通常是指细菌或病*引起的感染性炎症,随着感染控制,炎症会随之消散。而哮喘的炎症往往会长期存在。
哮喘易发人群
老年人
成年人哮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吸烟人群
吸烟人群患哮喘的风险比不吸烟人群高一倍。
有哮喘史或过敏史的人群
儿童时期得过肺炎或支气管炎,哮喘风险升高近1.5倍;父母有呼吸系统病史,哮喘风险升高44%;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哮喘风险升高超过%。
空气污染受害人群
长期暴露在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如粉尘、煤尘、灰尘等)会增加哮喘发生风险。
长期规范治疗,哮喘是可控制的
与其他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要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大部分哮喘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患者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药物治疗后,接近80%可以达到良好控制。哮喘发病于14岁以内的,只要及早干预,坚持积极规范治疗,95%的人可以达到完全控制。
哮喘治疗目标
症状得到良好控制
改善症状可以使呼吸顺畅、晚上睡得香、能够正常运动等。
减少未来急性发作概率
可以减轻肺功能不可逆的损伤,避免住院治疗,提高长远预后。
哮喘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是核心
控制药物通过抗炎作用实现哮喘的临床控制,缓解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非药物治疗手段不可少
戒烟、避免职业暴露、锻炼、避免接触过敏原、合理饮食、呼吸锻炼、避免接触室内外污染空气、缓解情绪压力等。
哮喘误区,权威回应
Q1不是说哮喘是炎症吗?吃了抗生素怎么不见好?
哮喘的炎症与我们常说的细菌或病*感染引起的炎症不一样,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
-感染引起的炎症:细菌或病*感染引起,需要接受抗生素/抗病*药物治疗。
-哮喘的气道炎症:是非感染性的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通常给予抗炎药物抑制炎症因子进行治疗。
Q2有症状的时候再用药,平时不用也没什么。
哮喘治疗一定要坚持长期规范用药。哮喘气道存在长期慢性炎症,坚持长期规律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哮喘症状,并抑制气道炎症水平。和未规律治疗相比,长期规律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哮喘治疗失败的机会,例如发作就医或住院、应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夜间惊醒等。如果擅自停药、尤其是症状消失就停止治疗,气道炎症并没有缓解,会导致炎症加重,哮喘反复发作。
Q3复诊好麻烦,最近没啥症状就不去看医生了。
哮喘疾病情况可能会有变化,需要定期评价哮喘控制情况,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找到能够控制症状的最低剂量。
-通常起始治疗后,每2~4周需复诊,以后每1~3个月随访1次。
-如发生急性发作,则1周内需要复诊。
Q4平时没什么症状,出门就不用带药了,太麻烦。
重要提醒:出门必须带药。即使病情较轻的患者,也存在急性发作风险,并可导致严重危害。建议每一位哮喘病人都应备有一支哮喘缓解类药物,并随身携带,以防哮喘急性发作。
Q5习惯了打针吃药,吸入用药不习惯啊。
吸入药物携带和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吸入服药,和静脉注射、口服相比,吸入药物使用后经呼吸道直达肺部、起效时间更快并且疗效更佳,同时,由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少,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
Q6药物吸来吸去没感觉,都不知道有没有吸进去。
为了确保吸入用药的疗效,需要掌握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果怀疑药物没有吸进去,医院就诊并咨询医生吸入方法是否正确。
Q7吸入用药里有激素,听说有副作用,还是少用。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的联合用药是目前哮喘治疗的首选,其中糖皮质激素可以强效抗炎,而支气管舒张剂可以快速长时间的舒张支气管。我国权威指南指出:患者吸入临床推荐剂量范围内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
来源: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袁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