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
南山可移
公元年,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参与后来当皇帝的李隆基发动的宫廷*变,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这就是唐睿宗。太平公主以为自已立了大功,从此把持朝*,为所欲为,连宰相都要听从她的话,京城里的百官更是对她敬若神明,竭力奉承,没有一人敢出来反对她。
太平公主家里非常殷实,有的是钱,但是她并不满足,还到处搜刮钱财,侵吞民脂民膏,强取豪夺,掠夺土地。即使她家的家奴都仗着太平公主的权势在外面都是为非作歹。有一次,她纵容家奴霸占一座寺院的磨坊,寺院为此告到官府,要求主持公道。
主审这个案子的,是雍州负责地方民*等事的司户参*李元纮。李元纮为官清正,公正无私,判罚分明,秉公执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他查明那个磨坊确系寺院所有,不怕得罪显贵的太平公主,将磨坊判还寺院。
李元纮的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得知这个事后,怕有权有势的太平公主会怪罪下来,影响到自己的前程,因此马上召见李元纮,催促他快改判,对李元纮说道:“太平公主怎么是我们可以得罪的呢?你最好还是重新作判决吧。”不料,李元纮不听从窦怀贞的话,当场在判决书上写了两句话:终南山也许还能够移动,这个判决绝对不可改动。写罢,把笔丢下离去。李元纮办案铁面无私不畏强权,为后人所钦佩。
于是后人用“南山可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铁案已定,终无改变。
词条卡
南山可移,汉语成语,拼音是nánshānkěyí,意思是南山可以移走,但是判决不可动摇,表示案情已经定案,不可改变。出自《旧唐书·李元纮传》。
经典成语故事
羊续悬鱼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羊续的人,字兴祖。兖州泰山郡平阳县人。历任扬州庐江郡太守、荆州南阳郡太守。
当时南阳郡是大郡,也是富庶之地,而南阳太守在时下官僚眼中更是“肥缺”。虽说此地富庶,不是说老百姓富有,而是富豪云集,且贿赂官府出手阔绰,前几任太守在南阳为官都赚得盆满钵满。
当时很多权贵之家好奢侈,而羊续却“富差事穷当”,断然与当地富豪保持距离,不与他们有任何经济来往,办案时更是“丁是丁、卯是卯”。有位郡丞从羊续随从的口中得知,羊续没别的爱好,就爱吃鱼,就特地让人打捞了一条名贵的大鱼亲自送来。
羊续十分为难,他想,如果不收,就扫了郡丞的面子;如果收下,又怕其他官员纷纷效仿。于是,他灵机一动,很客气地将鱼收下了,既没吃也没送人,而是将鱼“悬于庭”。那位郡丞不久后又送鱼来,羊续便指着庭院中的那条鱼说“你上次送的鱼,我还没吃完,怎好再收?”郡丞一听便明白了羊续的用意,惭愧地走了。
南阳境内其他官员和富豪经常打听那条鱼的情况,以便能送鱼给羊续“略表心意”,但是直到鲜鱼变成干鱼,鱼还依然挂在庭院中,郡中官吏十分震惊,从此,再也没人敢送礼了。这行径成为了古代官员廉洁的榜样,因此后世有“前庭悬鱼”、“羊续悬鱼”、“挂府丞鱼”的成语传世。
羊续独自一人在南阳做官,家人一直住在乡下过着俭朴生活。为了沾光好办事,羊续的族人便自发凑起盘缠,让羊续的妻儿到南阳找羊续。到了郡衙,门卫通报后,羊续却拒而不见,不让门卫开门,并传令让她们赶快回家去,不要想着进城享受荣华富贵。受此待遇,羊续的妻儿非常生气,不顾当差的阻拦硬是闯了进去,羊续见到面*肌瘦的妻儿,心里十分酸楚,他一言不发地把妻儿领到自己的住处。
那房子又小又破,家徒四壁,所有的财产就是一床破旧的布被褥、一套破旧的短布衣、几斗麦子、一点盐。羊续坦然地对妻儿说:“你都看到了,我的财产就这些,连我自己都难养活,你让我怎么留下你们?但我这里要比流离失所的老百姓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作为南阳太守,我有责任让老百姓衣食无忧,过上好日子,若是你们母子留下来了,我整天要为全家人的三餐发愁,哪还有心思为这里的老百姓做事?做这个太守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跟你们回乡种田呢!还是回去吧,我也没什么礼品带给乡亲们,要么就告诉他们没见到我,要么就代我问声好吧!”妻儿见此境况默默地离开了。
词条卡
羊续悬鱼,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gxùxuányú,意思是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出自《南阳府衙》。
听说你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