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国家卫健委发布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
TUhjnbcbe - 2022/11/15 20:44:00

17例死亡病例病情介绍

一、曾XX,男,61岁,既往有肝硬化、粘液瘤等病史。年12月20日左右开始发热,咳嗽、无力;27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28日转入ICU,30日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1医院ICU;转入时休克昏迷状态。1月1日ECMO支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等对症支持治疗。1月9日20时47分患者心率突然为0,ECMO血流速快速降至0.2升/分。立即抢救,至23时13分,心率仍为0,宣布临床死亡。

二、熊XX,男,69岁,因发热、咳嗽4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就诊医院,年1月3日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肌酶谱持续异常。1月4医院。入院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昏迷待查、胸腔积液、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胸部CT示:双肺大片磨玻璃样影。心电图示:ST段改变。入院后予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治疗,予CRRT、抗感染、护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脓*性休克、微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进行性加重。1月15日00:15患者心率下降为0,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多巴胺等静脉泵入抗休克治疗,患者始终未能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至0时45分床边心电图示全心停搏,宣告临床死亡。

三、王X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脑软化病史。因尿失禁于年1月5医院泌尿外科,1月8日因嗜睡、神志不清转入急诊科就诊。检查提示肺部感染(病*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1月8日体检发现患者77mmHg,有缺氧表现。肺部CT呈双肺斑片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进行性增高,淋巴细胞计数低。1月9日转入发热门诊观察病房抢救治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月13日予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1月14日出现昏睡,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氧饱和度波动在50%-85%之间。1月15日收入感染科病房。1月18日10时30分转院前Bp/78mmHg,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SPO%。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持续抢救2小时,治疗无效于年1月18日13时37分宣告临床死亡。

四、患者陈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频发发室性早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于年1月13日发病,就诊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喘气,自感呼吸困难,无发热。1月18日因严重呼医院急诊科救治。患者高龄,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阳性,无甲乙流,新型冠状病*阳性,肺部CT:病*性肺炎典型改变。于年1月19日23时39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五、李XX,男,66岁,既往有慢阻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年升主动脉人工主动脉置换术,年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胆囊切除术,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因间断咳嗽、头痛、乏力伴发热6天于年1月16医院。1月16日胸部CT显示双侧肺炎、左上肺纤维化灶、左上肺小结节影。1月17日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给予面罩吸氧、抗感染、抗病*、化痰等对症处理。1月20日10时10分患者于突然出现指脉氧降低至40%,已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次告知家属患者重度呼吸衰竭,再次询问是否行气管插管,拒绝行气管插管。1月20日10时35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六、王XX、男、75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5天、呕吐2天于年1月11日17时19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和髋关节置换术史。入院体温38.2℃,伴乏力、纳差、咳嗽、鼻塞、头昏、头痛,无明显畏寒、寒颤、肌肉关节酸痛。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感染。

入院后告病危,予以吸氧、抗感染、抗病*,化痰,酌情退热,予以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1月15日转入ICU,行机械通气。1月20日11时30分家属表示了解病情,现要求停用呼吸机,拔出气管导管观察,不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心肺复苏抢救。1月20日11时25分宣告死亡。

七、殷XX,女,48岁,既往有糖尿病,脑梗死。年12月10日无诱因出现发热(38℃)、周身酸痛、乏力,逐渐出现咳嗽,少痰,医院抗感染治疗2周未见好转。12月27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予无创通气、常规抗感染治疗,病情仍有加重。12月31医院,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低氧状态仍未见明显好转,病情仍有恶化趋势。年1月14日胸部CT可见双肺弥漫机化性改变,部分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其中以双下肺尤为明显。1月20日11时50分行气管插管,并予镇痛、镇静治疗,指端氧饱和度及血压持续下降,继而心率下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八、刘XX,男,82岁,因全身畏寒酸痛5天于年1月14日15时41医院。给予心电监护、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抗病*及支持对症治疗。1月19日出现吐词不清、左侧肢体乏力,考虑脑卒中,病情进展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持续加重。1月21日00时30分患者突发心率进行性下降,心音闻不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抢救,家属仍拒绝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抢救,心率始终无恢复,1时18分宣告临床死亡。

九、罗XX,男,66岁,年12月22日无诱因咳嗽,以干咳为主,无发热;12月31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就诊;年1月2医院,影像学双肺病变弥漫,呈“白肺样”改变。入院后给予经鼻高流量给氧等对症治疗,顽固性低氧血症难以纠正。1月12日10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状态,体温36.7℃,呼吸窘迫,继续积极抗菌治疗。当日患者氧合改善不明显,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已下调至50%左右,动脉血氧分压80mmHg。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极差,存在脓*性休克风险,1月21日9时50分抢救无效死亡。

十、张XX,男,81岁,年1月18日因发热3医院。入院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性肺炎,患者肾功能及肺部感染情况持续恶化,于年1月22日上午逐渐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下降不能维持,患者家属签字拒绝胸外按压、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患者于1月22日10时56分呼吸心跳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一、张XX,女,82岁,既往有帕金森病史5年,口服美多芭。年1月3日发病,因“发热咳嗽胸闷乏力”于1月6日就诊于医院,诊断“病*性肺炎、呼吸衰竭”。1月20日医院,病情进行性加重,于1月22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无改善,于年1月22日18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二、周XX,男,65岁,年1月11日因气促伴乏力3天,加重3医院。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急性病面容,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肝功能损害。1月21日19时出现心率、血压下降,双瞳对光反射消失,即刻行气管插管、人工胸外按压、强心等治疗,至19时54分未再恢复自主心律,宣告临床死亡。

十三、胡XX,女,80岁,年1月11日发病。因发热、咳嗽9天,喘息、呼吸困难于年1月18医院,因新型冠状病*核酸阳性,于年1月20日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有糖尿病史20余年,有帕金森病史。入院后告病危,重症监护,行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病情无好转,持续低氧血症、神志不清,机械呼吸机辅助呼吸,年1月22日16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四、雷XX,男,53岁。1月初医院治疗,治疗数日后无效,发热、咳嗽、胸闷加重。年1月13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CT显示双肺感染,呼吸衰竭;1月18日告病危,行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年1月20日医院隔离治疗。入院经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衰竭继续加重,1月21日4时余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五、王XX,男,86岁,年1月9日因乏力1医院。无发热,有糖尿病高血压及结肠癌手术后4年。入院后肺部CT见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缺氧明显,进食困难、呼吸加快、昏睡等。家属拒绝插管,仅经鼻吸氧,于年1月21日17时50分心跳呼吸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六、袁XX,女,70岁。年1月13日因持医院。入院时神志模糊,急性病容,心音减弱,双肺呼吸音粗,影像学结果见肺部感染较重。考虑重症肺炎,且存在严重的呼吸衰竭。即予以积极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但呼吸衰竭难以纠正。患者于年1月21日因呼吸衰竭宣告死亡。

十七、詹XX,男,84岁。患者因发热、咳嗽、喘气3天于年1月9日17时4医院治疗。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术、高血压病、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患者因病情加重,持续高热不退,于1月18日转入ICU,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1月22日10时16分患者呼吸停止,心率逐渐减慢,10时52分宣告临床死亡。

延伸阅读:

全国确诊新型冠状病*肺炎例,死亡17例,这48字守则要牢记

截至1月22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25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省)。13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例。

新华社资料图

22日0至24时,24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除1例53岁以外,其余均为65岁以上老年人,80岁以上5例,分别患有癌症术后、肝功能损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等慢性、基础性疾病。13省(区、市)报告新增疑似病例例。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报告疫情,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4个省。

境外通报确诊病例:中国香港1例,中国澳门1例,中国台湾1例;美国1例,日本1例,泰国3例,韩国1例。

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已解除医学观察人,尚有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扩散周知!新型冠状病*怕酒精不耐高温,防范新型肺炎48字守则

1月22日凌晨2点,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准时出现在院士门诊,为患者看病。

资料图邓伟摄

今天中午,李兰娟院士门诊结束后,马不停蹄就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接受都市快报、浙医在线记者采访。

记者:李院士好!昨天夜里您还在北京,今天凌晨飞回了杭州,一早又在门诊。刚结束门诊又来接受我们的采访。真的谢谢您!

李兰娟院士: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我、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1月18日去武汉,听取了武汉的有关情况汇报,也查看了有关现场。

我们的任务是对疫情的研判,研判情况都已经向国家卫健委、国务院做了汇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我们两位专家的情况汇报。

通过这次考察,我觉得有几点:

第一,我觉得这次疫情对于武汉,我们国家对于新病*的发现,在发现比较多的发热病人时就提高了警惕,由武汉市卫委先检测了所有病*,对冠状病*也进行了检测,发现有冠状病*。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劳。后来经过国家鉴定,是新型冠状病*。能够及时发现是新型冠状病*,对整个社会,对世界有很大贡献。

第二,这个冠状病*起源于哪里?他们很快锁定了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那个市场里不仅有海鲜,也有野生动物。大量早期病人,是由于去海鲜市场有关。所以武汉很快关闭了海鲜市场,这个措施也是比较快的。当然尽管发现了关闭了,但毕竟前面已经有一段时间在那里传播,所以在武汉这个地区,相对病人就比较多。医院医院也有不少病人,同时也发现了医护人员感染,也发现了病人整个病程发展,经观察,前面几天是一般的肺炎,甚至开始那么几天还没发烧,有的病人到第十天病情加重,也有少数的重症病人。还在不断观察中。也发现了少量医护人员感染。

我们去了以后,认定:第一,存在人传人情况,要引起高度重视,容易播散。我们认为在武汉的人尽量不要外出,外面的人不要去武汉,把疫情控制在武汉,尽量不要向全国播散。这是我们认为最佳的控制方法。当然已经有好多人离开武汉,也不可能不离开武汉,但是至少发烧的病人不能离开武汉。

我们去了武汉,认定了也建议了这是一类传染病,应该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所以国务院很快就做出决定,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这是国家非常重大的决策,对疫情控制做非常重要的定位。

所有人要如实上报,不能隐瞒,国务院的命令。现在大家看到全国各地都有散在的、输出性的病人,我觉得不奇怪,就是我们国家有了这样明确的规定,可疑的疑似的都报了。

根据我们去了当地以后的情况,发现大量各地的病人,都与武汉有关系,对武汉要加大防控的力度。国家卫健委也派了医疗队、专家组、管理人员帮助武汉加大疫情防控。

电视电话会议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加大了武汉来的人的测体温、医学观察等工作。尤其是春节正好大家都要回家过年,人口大流动时节,容易导致传播,这个时候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各省都非常重视,控制疫情。我们希望各省对流失的病人加大观察。

我们提出四个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尽量让病人不要再传播给第二代、第三代人,导致疾病蔓延。

传染病我觉得是客观的自然的规律。年SARS之后,后来的H1N1、H7N9,包括国外的埃博拉、MERS病*,病*在不断变异组合,不断可能产生新发的传染病,这也不奇怪。发生了以后,要高度重视,尽量控制,控制当中,我作为传染病专家,非常明确提出主要是要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要及时治疗,做好防控。

现在我们国家通过SARS以后,各个地方的防控体系已经比较完善,都有了非常好的疾控,医院都有了感染科以及发热门诊,通过这道防线,把发热的病人尤其是病*感染者要发现出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块我们觉得,现在大家都要过年的时候,记住,你有点发烧不舒服,医院去看发热门诊,检测一下,是流感或者其他毛病,也可以好好治疗。假如有从武汉来的相关人员接触史,更要重视,检测,便于更好的治疗。

记者:对于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疗有特效药吗?

李兰娟院士:目前无特效抗病*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给患者一定的营养,一定的休息,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患者的水电解质检测,因为这些病人往往发病以后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它是肺炎,所以要给它补充氧气等等,国家卫健委已经有一个临床治疗的指南出台。

记者:重症患者如何治疗?

李兰娟院士:对重症患者,我们在H7N9有比较好的经验,叫四抗二平衡。首先是抗病*治疗,第二是抗休克治疗,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感染。还要两平衡,第一个平衡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个是微生态的平衡,病*感染以后,往往也有微生态的失平衡,导致细菌继发感染,所以微生态平衡能够减少继发感染。所以这一套方案和方法,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感染的重症病人当中,还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记者:新型冠状病*跟当年的H7N9禽流感病*相比,它在发展到重症以后哪个更严重?有什么不一样?

李兰娟院士:H7N9的重症发生率比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要高,H7N9重症发生率的早期在百分之四十几到百分之五十的病死率,这个很高。当然后来我们有抢救以后,我们也减少到百分之十几,大幅度下降,还是有这么高的病死率。

现在这一次的疫情,发病的人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死亡人数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当然后期估计重症病人还会增加,还需要大家加强加大救治的力度,但目前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它的病死率比H7N9要低。

记者问:新型冠状病*的潜伏期有多久?人感染之后,除了发烧之外,还会有哪些症状?怎么去判断它是属于新型的冠状病*?

李兰娟院士:冠状病*在SARS的时候,潜伏期最长14天以内,这一次根据现在的病人统计,估计在10天以内。

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感染,不同的人感染后差异性比较大。有些患者感染后潜伏期比较长的,也有两三天就发病的。最长的到10天,我们把潜伏期预计的稍微长一点,确定为14天。

记者问: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吗?

李兰娟院士:潜伏期现在看来也可能有传染性,所以这一点要非常重视,因为现在我也了解了一些病人的情况,病人自己没有发烧,早期跟他有接触的人发烧了,跟他接触的人,可能后面也会有感染发烧等情况。

记者问:如何检测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

李兰娟院士:新型冠状病*这是一个新发传染病,它和其他冠状病*相比,最主要的是病原学检测,我们现在手段很高了,过去在SARS的时候,我们自己冠状病*最初两个月不知道是什么病原体,最后是由我国香港和加拿大他们检测,确定是冠状病*。但这次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认定了是冠状病*,但这个冠状病*的检基因测序跟原来SARS和MERS的冠状病*的序列里面不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们称它是新型冠状病*。

发现了以后我们中国这次反应很快,一旦确认了冠状病*,做了序列以后,很快的就把检测试剂研究出来了。没有检测试剂,医护人员无法确诊到底是不是冠状病*,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检测试剂并发放到全国,现在用专门的试剂检测一下,那就可以明确感染的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感染,所以这个也是我们现在科技能力水平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记者问:有了检测试剂,从样本送检到最后出结果大概要多少时间?

李兰娟院士:现在比较快,大概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有不同的方法,有核酸检测的方法,还有测序的方法。我们确诊病人有好几道,一个是核酸的检测,然后还要测序,最后要几个部门认定再共同确诊,以免造成误诊。

记者:马上就到除夕了,市民吃年夜饭或春节期间聚餐,要注意哪些?

李兰娟院士:过年期间市民聚餐多,建议大家不要吃野味。提倡大家禁止野生动物买卖,要保护野生动物。这次新型冠状病*毕竟是哺乳动物感染,所以对哺乳动物这方面,希望大家肉类煮熟一点,不要吃生肉。

已经有的新型冠状病*的病人,都已经隔离了,接触者也在做医学观察了,整体社会还是安全的。这一点大家也不要紧张,我始终这么认为,不要弄得非常恐慌。

最关键的是我们的疾控部门,我们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们,他们是比较辛苦的,守候在病人身边。我经常跟新闻媒体讲,你们要慰问一下我们的医务人员,他们才是真正奋战在第一线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在努力地工作,应该尊重医护人员,所以听说又有伤医事件,要坚决的制止。

记者:针对这次的新型冠状病*,奥司他韦有用吗?

李兰娟院士:奥司他韦对一般的流感病*是有效的,但对这次冠状病*估计还不能显示什么作用。

记者:之前提出人传人的传播特点,能不能给市民的日常预防做一个提醒建议?

李兰娟院士:因为这是个新的疾病,我们还没有做深入的研究,但是按照理论的经验,这是一个呼吸道的传染病,这个是比较明确的。所以通过呼吸道的传播这个是比较肯定的,它主要是肺部有炎症,肺炎以后病*肯定是先在肺下繁殖,通过呼吸道、唾沫等等来传播。当然现在我们还在继续研究有没有粪便、血液这方面的传播,这块工作还在研究当中。

呼吸道传播肯定存在,洗手这也是爱护卫生嘛。

到人很多的场合,戴个口罩,平时人少的地方也不一定要人人戴口罩,但是你到公共场合人比较汇聚的地方,医院的发热门诊等地方,还是要加强防护。

记者:新型冠状病*有什么特点?哪些措施可以抵抗病*?

李兰娟院士:总体来讲,武汉是有感染的病例数比较多了,各个省尽管我们现在有几例、十几例,相对来说还是少数,因为在那么大的一个环境当中。

病*本身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56摄氏度30分钟,冠状病*就死亡了。这个是按照以往对冠状病*的经验,在乙醚,75%的乙醇,含氯的消*剂,还有过氧乙酸等等,这些溶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病*。

天气好的时候,市民对家里的衣物经常晒晒太阳也好的,保持通风、通气、空气流通。这个病*的本身的抵抗力不是太强,容易被消灭。

记者:刚才您说到温度高可以杀死这个病*,那么市民在家开暖气或者是空调,能够有效预防吗?

李兰娟院士:开暖气和空调不能杀死病*,需要56摄氏度。

记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家里可以进行哪些消*方式?

李兰娟院士:家里常规的话,碗筷我们现在都主张要定期消*机消*,或者煮一煮,煮沸到℃,其它的病*也杀死了。所以我们食物要吃煮熟的食物,不要吃生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个都是我们日常要掌握的一些卫生知识,希望能够做好。

记者:医用酒精在棉片上面进行消*,擦拭手机和双手,这个有用吗?

李兰娟院士:75%的酒精是能够杀灭这个病*的,所以大家如果去买这些东西,在日常经常接触的地方,想要定期去消*一下,都是可以的。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感染新型冠状病*的病人的病程发展经过?大部分病人是轻症还是重症为主?

李兰娟院士: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传染病,所以我们还在做临床的观察。据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发展的病程也不相同。一般的话,感染以后有发烧,有轻度的干咳,不是有很多的痰,然后肺部有阴影。

一般大部分病人肺部阴影以后经过治疗就好了,核酸检测2次阴性,就可以出院了,有少数的人会缺氧,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要抢救,但这是少数的。也有极少数的病人起病比较急,两三天就呼吸衰竭,变成重症。

所以目前总体来讲,大部分的病人还是轻度和中度的。重度有多少比例,这个事情我们还没有去做详细的统计,得有一定量的病人数量才能统计结果。

记者: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易感人群是哪些人?

李兰娟院士:所有人都易感,老年人、免疫功能比较低下的、有慢性病的这些人,更容易感染,或者变重症。所以免疫功能比较差的、老年人等等,要更加注意防护。

记者:普通人需要带护目镜吗?病*会不会通过黏膜传播?

李兰娟院士:医务人员同病人面对面接触,那是需要加强防护的,在外面普通人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记者:当年的H7N9是到5月份天气暖和以后,疫情才慢慢下来的,您觉得新型冠状病*感染,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李兰娟院士:到5、6月份天气热了以后,病*容易减少,春节前后、冬春季病*感染容易发生,这个也是一个自然界客观的规律。那么这个疾病因为它是新发传染病,我们已经采取了比较好的应对措施。

现在正好碰到一个春节人口大流动,所以可能病例数还会再增加。那么关键在于,武汉这个地方不要进去也不要出来,另外我们各地一旦有发热门诊对所有的发热病人都进行检测,发现了就隔离,这样我相信能把它控下来。

当年SARS的话,我们浙江有4个输入性病人,我把所有接触的人统统隔离了,然后跟整个社会讲,你们放心,我们外面没有SARS冠状病*,不要弄得人人自危。

记者:病*会发生变异,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那现在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李兰娟院士:感染性疾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从被感染到病情发展再到恢复,每一个感染的人都有这么个过程。目前来讲,我们新发现的这个病*到现在,从1号到现在也不过就二十几天,目前仍在研究观察中。

记者:病*后期会发生变异吗?

李兰娟院士:当然会变异了,病*在不断地变异,这个新感染的病*也是病*变异的结果,以后它还会再变,变是永恒的。

记者:病*会变异得更加厉害吗?

李兰娟院士:可能会变得更厉害,也可能变得更轻一点,这两种可能都会有的,需要我们继续观察病*的变化。

记者:钟南山院士提到过,最怕出现的是一个“超级传播者”,对于超级传播者如何定义?

李兰娟院士:所谓超级传播,是人为的定义。像当年SARS的时候,有一个人被感染了以后,跑到北京,结果一个人传染了几十个人。MERS在韩国一个人感染后传染了多人。一个人病*感染以后传播了很多人,专家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超级传播者”,所以我们现在这方面还是要注意,目前我们对所有的发热病人都在密切观察,防止“超级传播者”的出现。

记者:最重要的还是观察隔离,要观察多久才能够解除观察?

李兰娟院士:我刚才讲过潜伏期,观察的时间,现在规定一般是一个礼拜到十天,我们最长的14天之后应该说就可以解除隔离了。

记者: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有特效药吗?对于抗流感常用的奥司他韦,对新型冠状病*有用吗?

李兰娟院士:抗新型冠状病*不像我们其他的流感,有像奥司他韦等抗病*效果比较明显的药。这个病*它现在没有直接抑制病*的特效药。我们现在也有几个药在用,包括一些中药。但这个需要专业医务人员定,老百姓自己不要去买药,更不要乱用药,医院以后,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来用药,不要滥用药。

扩散周知!防范新型肺炎48字守则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健康中国

央视新闻都市快报人民日报

流程编辑:TF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卫健委发布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